1、應該采取糾正措施的不合格是否采取了糾正措施。
對于那些采取糾正措施的不合格(例如批量性、批次性不合格產品;造成嚴重影響的顧客抱怨;嚴重的質量問題或質量事故;產品在研制、試驗和使用中出現的故障等),組織應認真分析原因,針對消除不合格原因采取糾正措施,否則不合格問題會再次發生。
2、確定的不合格原因是否正確
有些組織對不合格產生的原因分析不到位,不正確,不是產生不合格的真正原因。例如:某組織的一位車工加工一批零件,共10個,結果全部不合格、報廢。該組織對此不合格采取糾正措施,原因分析是:操作人員看錯了圖紙。這個原因是產生不合格的內在原因嗎?看錯了圖紙只是產生不合格的表面原因。應進一步分析為什么會看錯圖紙,是這位操作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、不認真、質量意識差、還是這位操作人員技術素質低,不會看圖紙。另外還就應從生產過程控制上找原因,是否實施了首件檢驗制度,首件檢驗制度是否有效等。
3、所采取的措施能否消除不合格的原因,防止不合格的再發生
組織所采取的措施,應針對不合格產生的真正原因,應能起到防止不合格再發生的作用。有些組織對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只是“糾正”(只是對不合格的一種改正,一種處置),而不是“糾正措施”(這種情況在審核中經常發現)。例如,某組織在內審中發現有的測量儀器未按期進行校準,對該不符合項所采取的糾正措施是:將這些儀器送去計量。顯然,這種措施只是“糾正”,而不是“糾正措施”。
有些組織對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沒有針對消除不合格的原因,不能起到防止再發生的作用。例如:前面提到的一位車工加工的10個零件全部報廢的問題,組織所采取的糾正措施是:操作人員下次注意仔細看圖紙。這個措施沒有針對產生不合格的原因,如果這個操作人員下次還不注意看圖紙,類似的不合格豈不還會發生?所以,這樣的糾正措施不能起到防止重復發生不合格的作用。組織應針對不合格產生的真正原因采取措施。如果是操作人員質量意識差,責任心不強造成的不合格,應對操作人員批評,加強質量意識、工作責任心地教育,并按經濟責任制進行處罰,使其吸取教訓。如果是操作人員技術素質差,不會看圖紙,應對該操作人員進行培訓或調離該工作崗位。同時,應加強對生產過程的控制,嚴格有效地實施首件檢驗制度。
資訊來源:磷系阻燃劑 供應商 揚州晨化